農民以前對硼肥的認識和使用參差不齊。有的人采用基施;有的人采用葉噴;有的人認為硼鎂肥比單純的硼肥好;有的人認為硼是微量元素,補一次就夠了;還有人認為N、P、K重要,寧愿多施復合肥,所以才導致我國大部分土壤嚴重缺硼。那么,哪些土壤容易缺硼?影響土壤硼有效性的因素有哪些呢?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吧!
哪些土壤容易缺硼?
1、含全硼量低的土壤。例如,酸性火成巖發育的土壤。
2、石灰性土壤,特別是含游離碳酸鈣多的土壤。
3、淋溶強烈的酸性土壤。
4、質地較輕的土壤。如沙土、風沙土等。
5、有機質含量低或很少施用有機質肥料的土壤。
6、大量使用石灰的酸性土壤,時間一長就會導致缺硼現象出現。
7、酸性的腐泥土、泥巖土等有機質土、沼澤土。
8、氮肥、鉀肥施用過多的土壤。
影響土壤硼有效性的因素
1、土壤酸堿度(pH值)
土壤pH值4.7~6.7之間,硼的有效性較高,水溶性硼與PH值成正相關。但pH值7.1~8.1之間,硼的有效性降低,水溶性硼與pH值成負相關。
2、土壤有機質
絕大部分土壤可利用硼存在于土壤有機質復合體(硼與腐植酸)中,有機質多的土壤有效性硼較多。因為與有機制相結合或被有機質所固定的硼,有機物分解后釋放到土壤溶液中。
3、氣候條件
干旱地區固定作用增強,溫度越高越甚,從而降低水溶性硼的含量,使土壤中硼的有效性降低。濕潤多雨地區,常由于強烈的淋洗作用而導致硼的損失,降低有效硼的含量,特別是輕質土壤尤為明顯。
4、土壤質地
在輕質土壤中硼易遭淋失,使水溶性硼減少;而在粘質土壤中,由于粘粒的吸附作用,保持較多的有效硼,因此,在其他條件一致情況下,輕質土壤有效硼含量少于粘質土壤,缺硼往往出現在輕質土壤中。
5、土壤耕耘
普遍來說,當土壤表面耕耘時,土壤中會有更多的硼供與根系。土壤耕耘會使土壤混合、提高土壤通氣、排水性。這些都是土壤有機質分解釋放出硼的適宜條件。隨著作物生產習慣改變為耕作變少或無耕作管理,積累在土壤表面或附近的有機質不會迅速分解,因此土壤可利用的硼更多依賴于土壤表面濕度條件。因此,硼肥施用對于作物生產十分重要。